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郭万仕· 骏马秋风客

原:平凉艺校专辑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艺校回忆 · 夏收王阁村---马育贤  

2013-04-26 18:00:03|  分类: 《平凉艺校》专辑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

艺校回忆 · 夏收王阁村---马育贤 - 郭万仕·平凉艺校专辑 - 郭万仕·平凉艺校专辑

卫星地图上王各村

 

 六十年代的学生, 每年都有一两次下乡劳动的经历, 六零年夏天,所有学生都参加了夏收,我们去的地方大概归峡门乡管,到十里铺就上了南山。
    平凉是一个多样的地形;市区在泾河川,泾河贯通东西,北面看见的山,实际上不是山,应该叫坡,它上面是大小不一的黄土塬,一直延伸到宁夏境内,塬边被雨水冲成了沟壑,在下面往上看就象一排山头。西边是六盘山余脉,有由砂岩形成的崆峒山。南面是真正的山-----关山,关山也是六盘山余脉,是泾河、渭河的分水岭,不同的是六盘山南北走向,关山是东西走向,和泾河同一走向,从海拔1600多米慢慢的落到1300米的泾河川,到平凉时坡度为二三十度的台地,适合耕种。我们要去的就是这片台地,台地又被山上下来的雨水冲成了鱼脊,梯田就像无数的鱼鳞,我们按班分了要去的地方,我们美术班由马国良老师、水天中老师带队,上山后,又分成两队,水老师带一部分同学去了沟东,马老师带我们去沟西。
      收麦天的天气是非常热炎的,路程大约有三十多里,三点多到了一个叫王阁村的小山村,村子都是回民,集体食堂就在回民寺,回民寺面向东,对面三间房,中间是院子,南边是沟,北面有三孔窑洞,大灶就在中间窑洞里,我们都在院子有阴凉的地方休息,里面是不能进去的,包括灶房。吃饭了,他们用筛子端出了馒头,这馒头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,面粉是麦面不错,但不能叫面,因为麦子只磨了一便,粗细渗和在一起,加上水揉成小团就上锅蒸,按我们的话说就叫死面疙瘩,吃法也特别,三个馍用一根柴棍一穿,一人一份,凉拌苦苦菜,喝开水,第二天上地割麦都是送饭,样子一直没有变,只是把柴棍换成了筷子。现在想起来,有可能是这里的习惯,也可能是生活困难时期的创作。一天两顿饭,要吃饱还是差点,于是我们边干活边吃生麦粒,尤其是还没黄没变硬的,揉一揉,吹去麦皮放进咀里,甜甜的很好吃,面筋在最后还能嚼很长时间,象口香糖。我们想象水老师他们那边可能比我们这边好一点,我们当时应该跟水老师去。一天下午,李来社从那边跑了过来,说那边吃不饱,生活太差,这边如果好,他就不过去了,一看是一个样,晚上他又回去了。回民寺南边的沟里树很多,在大热天,乘凉的地方是很诱人的,晚饭后,我们几个跑下去看了看,那地方真不错,特别是一眼泉水从崖上流了出来,人为的作了一个十几公分长的槽,水顺槽落到地下,又流入山沟的小溪中,和山上面比,这真是一个小桃园。
   这里百姓的生活是很贫苦的,从小孩就能看的出来,每天上工,都有一群小该跟着拾麦,不知道为什么,个个肚子都很大,大多不穿裤子,赤着脚,尤其是在麦茬地里行走,使人无法忍受,甚至都不敢看。最近,我在卫星地图上找到了这个小村子,图上叫王各村,村西显示出一条公路,几十年过去了,不知现在怎么样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3年4月26日

 

 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

 

艺校回忆 · 夏收王阁村---马育贤 - 郭万仕·平凉艺校专辑 - 郭万仕·平凉艺校专辑

 家乡雪

 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93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